这两天,各地高考成绩陆续公布,接下来就是志愿填报的关键时刻。
同时,毕业生们正面临就业大考,他们背起行囊,准备奔赴下一段人生旅程。
哪个专业好就业、哪些行业未来发展好……面对这些问题,很多学生有些迷茫。
为此,记者就相关话题采访了yl23455永利党委副书记席劲瑛和河北环境工程学院学生处副处长李忠君。
环境专业热度高、就业对口率高
无论是报志愿,还是找工作,专业的考量尤为重要,它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未来的职业和发展方向。
那么,环境类专业“热”吗?这自然需要参考社会发展趋势和就业情况。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这些耳熟能详的话语,恰恰反映了我国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
今年4月,教育部印发《加强碳达峰碳中和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工作方案》,在重点任务中提到加快紧缺人才培养,包括加快储能和氢能相关学科专业建设,加快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相关人才培养,加快碳金融和碳交易教学资源建设。
由此可见,未来这些领域前景广阔。
以数据作借鉴。
“就业对口率超过80%”,席劲瑛表示,大多数毕业生选择了与专业相关的单位和岗位。
这个数字也同样出现在李忠君介绍总体情况时的表述中。
就业对口率如此之高,一方面印证了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推进,国家对环境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另一方面,也如河北环境工程学院的曹小帅(化名)所说,在专业领域可以更好地发挥自己所学。
此外,也离不开高校在助推高质量就业方面的各项举措。
除了加强学生的思政教育、强调实践,席劲瑛表示,还注重发挥朋辈引领作用,将就业工作与校友工作相结合,积极推动实施校友导师计划。李忠君表示,“我校将学科导向转向需求导向,推进‘课程与学程’教学改革,打造人才链与需求链、产业链、创新链的紧密连接,把专业建在产业链上。”
人才需求量大,机会多
紧贴需求,环境类专业毕业生都去了哪些行业?
“环境、市政、能源行业企业技术和管理岗位是主要去向。此外,高校科研院所研究岗位、中央和地方政府机关管理岗位等,同样是择业的方向。”席劲瑛说。
鉴于环境学科本身具有交叉属性,“双碳”目标的提出,催生了很多新业态、新职业,例如,去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会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统计局向社会正式发布了18个新职业,而与此相契合的便是“碳排放管理员”。这些岗位对环境专业人才需求量大,在就业情况中也有所体现。
李忠君表示,就业岗位从原来专门从事环境保护治理等技术人员,逐步向环保行业中综合性技术服务与管理岗位发生变化,主要分布于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等行业。
“我院毕业生约20%在非传统环境专业岗位上,包括金融行业、IT行业、教育行业和国际组织等,从事与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气候变化等相关的工作。”席劲瑛介绍道。
面对这么多领域,选择只是完成了其中一步。
河北环境工程学院的李环(化名)为更好满足工作需求,还参与过环保管家、碳排放管理等相关培训考试。
为此,他也提醒各位学弟学妹,在找到了自己适合又感兴趣的领域后,持续学习进步也是很重要的。
前段时间,腾讯课堂发布了《2022大学生在线职业技能学习需求和就业趋势大数据报告》。数据报告显示,2022年全国参与在线技能学习的17—22岁学生近千万,其中准大学生、大学生超过500万,与2021年基本持平,但人均学习深度、热情更高。从学习时长看,2022年全国学生在线学习技能的人均学习时长同比增长20%。在线学习技能的大学生中,岗位职业技能学习者的比例连续三年持续提升。
优化人才培养,增强可持续发展活力
顺利就业并不意味着“躺平”。观念意识、职业技能等都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更新,从而更好地提高岗位适应性。
所以,除了以上的自学模式,企业的人才培养也成为了专业水平提高的重要路径。这就需要企业有着良性的、完善的员工培养计划。
《加强碳达峰碳中和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工作方案》的重点任务中提到,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包括鼓励校企合作联合培养;打造国家产教融合创新平台;支持组建碳达峰碳中和产教融合发展联盟。
面对丰富多样的学习需求,这道题,企业该怎么答?
就在6月23日下午,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在北京市和长沙市等地同步举办“送技术、送人才、稳经济、稳就业”主题会员日活动。
记者从中了解到,航天宏图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与多所高校联合培养,在对应届生培训时,公司高管亲自授课,制定专门的培训计划,并建立企业大学,使员工得到更好的指导;航天凯天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致力于人才梯队培养,覆盖从基层员工到高层的职业生涯全过程。
伴随“双碳”目标的提出,各种新岗位、新工种、新业态不断涌现,环境专业毕业生将拥有广阔的就业空间和发展前景,环境保护大有可为。
今天的你,已经告别母校,看到这儿,你是否想报考环境类专业呢?有择业需求的同学们,是否准备好在职业生涯中不断精进、作出一番成就了呢?
来源 | 中国环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