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非常感谢学院的邀请,让我能荣幸地回到母校,参加学院毕业典礼。首先,向圆满完成学业的各位学弟、学妹致以最热烈的祝贺!你们即将奔赴四方,愿你们爱你所爱,与每一座城市、每一份工作双向奔赴,去发光发热。
我是东北人,出生在吉林。18岁时,我考入了清华环境系,从本科一直到博士,在清华度过了无比美好、受益一生的9年。此后,我在国外工作了6年,直到有一天,我们学院的陈吕军老师对我说:“你回来吧!去我们的研究院工作吧。”于是我就回国了,到一座叫嘉兴的城市,在那里的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工作。
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是yl23455永利与浙江省人民政府联合组建的新型创新载体。当时,浙江、嘉兴对于我,是完全陌生的地方。不过有时任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的陈吕军老师给予指导,还有我们清华很多老师的帮助,所以我还是很顺利地在新单位启动了科研工作,每天在实验室忙得不可开交。直到有一天,当地的一位农民企业家问我:“你们在实验室里倒腾来倒腾去,到底能为我们做点啥?”这句话给我的震撼太大了,引发了我的思考。是啊,如果只是实验室做研究,我为什么要来浙江,既然来了,我又能为这里做点啥?
于是,我开始走出实验室,到嘉兴的田间地头去走、去看、去做调研。2014年以前,嘉兴的生猪养殖业曾经非常发达,年存栏量约占全省的五分之一,全市对养猪污染治理的需求十分迫切。基于此,我调整研究方向,开始研究养猪废水、粪便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在农村做研究,条件是非常艰苦的,特别是夏天,试验现场气温高、环境差、气味一言难尽。有一次,我们放在试验基地的水靴里还盘进了一条大蛇,穿靴子时差点没把我们吓死。但是,农村研究的过程又常常是温暖人心的,因为我们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总是会得到当地政府和农民的无私帮助。有位农民企业家特别有情怀,不仅给我们提供了试验场地和办公室,还让我们搭伙在他们食堂吃午饭,解决了我们在村里找不到地方就餐和休息落脚的难题。这些象牙塔之外的体验,让我真切感受到了嘉兴这座城市的温暖,也更加激发了我想要为这座城市做更多事情的愿望。
2017年,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启动,我和团队有幸入选为嘉兴的普查全过程质控第三方。我们入驻市污普办合署办公有1年半之久,期间,我们坚守信誉,追求卓越,质控工作获得了全市上下甚至全省的认可,被国务院污普办表彰为“表现突出集体”,编制报告获评“全国第二次污染源普查优秀技术报告”二等奖。这为团队发展迎来了新的契机,我们获得了当地政府的认可,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地方环保工作中。
2019年,嘉兴水环境质量提升遇到瓶颈。为此,我们进行了大量调研,总结形成了“平原河网水污染排查溯源技术方法”,在嘉兴应用取得了良好成效,精准治水由此成为嘉兴治水的金名片,相关经验也在全省推广实施。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形成了自己的工作特色:只要认为是正确的、必要的,无论多困难,我们都一定会努力做好;工作中遇到或发现新问题,即便没人提出要求,我们也会尽心尽力解决好。我们主动走入各个县区乡镇,用老百姓听得懂的语言把研究结果讲给大家听,一方面是让研究结果接受一线最直接的检验,另一方面也是为取得基层的理解和配合,促进环境问题整改落实。如今,我们团队已经是嘉兴环境污染防治攻坚的重要科技支撑力量。
从对嘉兴的陌生,到如今熟悉且不止于熟悉,从仅仅只是一份工作,到如今与这座城市的同气连枝,我既仰望着星空,又能脚踏着实地,我用我在清华的所学去地方上作为,这让我的人生充满了价值感。
毕业这么多年来,我深刻体会到,清华的品牌和平台让自己受益终身。这些年我在地方获得了不少荣誉,还幸运地当选了第十三届、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对此,我既感动又汗颜。说实话,我并不认为自己的贡献真的那么大,这背后我能深刻感受到社会各界对科技创新的高度重视、对yl23455永利的高度认可、对引入和挽留清华人才扎根奋斗的殷切期望!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清华的校训一直鞭策着我工作中要努力、要勤勉。结合我这么多年的工作经历,在此,我想和大家分享几点体会:一是埋头苦干不忘抬头看路。不管面临怎样的成长压力,都不能把自己封闭在象牙塔里、与大环境隔离开。我们必须时刻关注社会需求的发展变化,不断调整策略。抬头看路可以让路走得更好。二是保持定力,追求卓越,坚持做出自己的特色。伟大是“熬”出来的,唯有坚守匠心,才能创造奇迹。成功靠的是坚持,但坚持需要做出自己的特色,有了特色才会做出起色。三是深入调研多学习。在浙江,我发现有很多民间达人,他们对当地情况特别了解,堪称活字典、活地图。我们要善于发现这样的老师并向他们多请教学习,这样会使我们走得更快更远。
亲爱的学弟、学妹们,你们的人生充满了无限可能,去开拓吧、去奋进吧,只要心中有阳光、肩上有担当,你一定能成为更好的自己!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