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光明日报 2011-03-23
(记者:丰捷)还有32天,yl23455永利将迎来她的百年华诞。
风雨百年,一代代清华学人在清华精神、清华文化的浸润中成长、成才,书写清华的辉煌。历史由人来创造。在清华园,教师是它全部的宝藏。他们在教书育人的岗位上默默奉献,以自身的丰厚学养和人格力量培养、塑造了大批杰出人才。从本期开始,我们选取他们中的优秀代表,以散淡的笔记形式,记录他们教书育人的心得体会和宝贵经验,以飨读者。
已经75岁的钱易院士这学期还在为本科生讲授她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这门课她坚持讲了13年,已经是国家级精品课程。下学期,她还照例会开设那门新生研讨课,《环境与发展》。
赫赫有名的钱易,在清华园,就是一名如此平易而慈爱的教师。而事实上,她是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的水污染防治专家、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副主任。她的学术活动、社会活动和科研工作异常繁忙,但她一直在坚持的,是为清华本科生上课。
钱易曾说,自己最喜欢的事情就是教书——每当培养出一个学生,都会给她带来无尽的喜悦。从1957年留校任教以来,听过她的课、在她指导下成长起来的学生数不胜数,很多学生已经成长为环境工程科学领域的中流砥柱。
而现在,她说她最怕的事是“有人对我说:‘钱老师,您还认识我吗?我是您的学生呀!’”“这么多年了,有些学生我实在是记不住了。”钱易真诚地说。
但无论如何,她总是觉得,“教师是个幸福的职业。在传授知识中,总能看到新的希望,感受到新的力量”。
从1959年留在清华任教,钱易在这三尺讲台站了整整50个春秋。在学生心目中,她是一位可敬的老师,最为学生称道的地方是处处为学生着想,平易近人。
她的课循循善诱,娓娓道来,深入浅出;从来不将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而是希望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根据自己的兴趣点去做研究。每逢学生组织学术交流会或者是学生要做学术报告,除非出差在外,她都会赶来,像学生听课一样认真听取大家的发言,之后与同学们一起讨论。谦和民主的态度使同学们都愿意与她交流,不少学生的博士课题就是在会上商量出来的;只要是学生会、研究生会、学生绿色协会等学生组织邀请钱易做报告,如果时间允许她基本有求必应,在各种学生主办的系列讲座、系列报告中,常常能见到她的身影。
清华的学生都喜欢她,因为,“如同和风细雨,这位老人话语始终温和,面容始终慈祥,态度始终谦虚”。
但在学术研究和工作中,钱易的严格要求和原则性却是出了名的。每次会议发言和学术报告她都亲自拟稿,认真准备,从不让别人代劳;虽事务繁忙,对于博士生的毕业论文,她都会认真提建议和修改,连标点符号都不放过。
对于系里的青年教师,钱易也是尽心尽力地扶持帮助。她认为,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保证,而青年教师的配合和在教学实践中的锻炼是课程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在讲课、编制教材等方面,她经常给青年教师以指导,帮助他们尽快提高教学水平。青年教师有什么困难,她也总是尽力帮助解决。
点滴言行,成就大师风范。钱易总是说,能在清华工作很幸运,“现在我在学校的主要任务是把那两门课讲好。青年教师已经走上科研第一线了,我只是在他们有问题来找我时‘顾问’一下而已。”